被業界尊稱「May姐」的傅月美,從事舞台工作超過三十年。她是演藝戲劇學院第一屆畢業生,當年以優異成績畢業,一直活躍於演出、導演與教學工作,是首位回母校執教的戲劇畢業生。May姐多次獲提名競逐香港舞台劇獎,兩度奪得最佳導演獎,2013年憑《完不了的最後一課》奪得最佳女主角(悲/正劇)獎。香港演藝創立30年,傅月美寄望母校在未來有更熣燦的藝術成就,將表演藝術推廣至社會各層面。她說:「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鍾愛的藝術,大家更懂得欣賞與尊重,社會將更和諧。」
傅月美於1985年考入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,主修導演,與演藝校友會主席黃秋生為同班同學,皆是第一屆畢業生。May姐入讀演藝前,早於1977年投考香港話劇團成為訓練班學員,後成為全職演員。在劇團工作久了,好學不倦的她漸漸對導演工作產生興趣,驅使她放下工作,於1985年決定重返校園,入讀演藝深造。
昔日校園生活的片段,至今仍深深印在May姐的腦海中。「那時APA早上七時開門,我和同學們很多時就回來學校,到課室或一樓大堂自行排戲和拉筋伸展,為隨後上課做足準備。」上課集中在每天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,「若碰上有演出,下午四時至晚上十時便要排戲,然後翌日一早又回校」,May姐笑言,受良師當時的戲劇學院院長鍾景輝(King Sir)、表演系主任毛俊輝(毛Sir)等對戲劇藝術的熱愛感染,她也把自己奉獻給戲劇工作。畢業後,傅月美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(TVB)擔任藝員訓練班導師,藝人古巨基、梁小冰等是她的學生之一。
1993年,傅月美獲King Sir邀請回母校執教,擔任講師。被問及在演藝與藝員訓練班任教之最大分別,傅月美指出,訓練班上課時間短,只有三或四個月,而演藝是四或五年。演藝提供更全面及更系統的戲劇訓練,為學生將來投身戲劇工作打好基礎」。May姐教導過的學生們,包括現作多線發展的梁祖堯、舞台劇演員邵美君、舞台劇導演陳恆輝等。
2003年,受沙士等籠罩香港人心惶惶,忙於教學與擔任導演及演出工作的傅月美,因遭逢連番噩耗,決定停下所有工作休息,離開她鍾愛的舞台及演藝學院。她憶述,沙士時正值與學生排練大型音樂劇《錦繡良緣》,男主角是當時在學的藝人王祖藍,「老師和學生帶著口罩排戲,有日突然收到學校通知全港停課要我們即時回家。我想,究竟我和學生們以後還有機會見面嗎?離別前,我們緊緊的擁抱,不願分離」。沙士被迫停課,但師生們仍記掛演出,「那時根本無法預計能否順利公演,但祖藍不時打電話給我,要我隔著聽筒聽他唱歌唸台詞。師生在沙士時繼續透過電話練習」。《錦繡良緣》在沙士後公演,大受好評。不過,傅月美在同年學期結束後離開母校,全面休息。但數月後,獲當時擔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的毛俊輝老師邀請「出山」,為由香港話劇團、香港舞蹈團及香港中樂團聯合製作的音樂劇《酸酸甜甜香港地》擔任副導演工作,而毛老師出任導演。傅月美說,該劇由首演至多次重演歷時超過一年多。
2004年至2011年七月,May姐獲邀任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的藝術指導一職,並任教編導班及表演班最高班。2012年2月,傅月美獲香港演藝戲劇學系主任薛卓朗教授力邀重返母校執教,現為駐院藝術家(表演)。
重返演藝,傅月美笑言既親切,又陌生。「昔日的學生例如黃龍斌變了我的同事。黃龍斌可是我第一批教導的學生呢。」傅月美認為,表演藝術是集體工作。「我離開演藝多年,但感覺像從沒離開過,因為在離職後我仍有參與校友會事務,與母校聯系從沒間斷。」經過三十年,May姐仍積極參與舞台工作,她認為這是薪火相傳。她說:「當我的良師King Sir和毛Sir還繼續為戲劇工作貢獻生命,我哪有放棄的理由?」